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发布 >

【寻仁迹】三合的民国手写教材

来源: 酱香仁怀  发布时间: 2023-12-01 作者: 敖相梅
一套手写教材,见证了仁怀教育的演进。
近日,酱香仁怀编辑部在三合镇安居村“乡愁馆”,见到一批手写教材。这些教材,出自三合镇两岔村已故雷光金老先生之手。翻看着一页页教材,仿佛看到了雷光金挑灯书写的场面。

【寻仁迹】三合的民国手写教材手写教材

雷光金(1918—2019年),三合镇两岔村人,自幼入私塾,后在仁怀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毕业。毕业后,先后辗转于两岔、丫口坝、三合等小学授教,一直到1949年才结束了其教师生涯。

雷光金儿子雷照玉,今年72岁,现住两岔村。据他介绍,父亲在仁怀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便连续当了九年的乡村教师。

【寻仁迹】三合的民国手写教材
雷光金(前排左一)生前与家人的合影
 

雷光金就读过的仁怀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是仁怀的第一所师范学校,创办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这也是仁怀师范教育的开始。

在这里,雷光金接受了新知识、新思想。毕业时他放弃了可以为官的机会,义无反顾选择返回家乡,决定在家乡开展教学,希望以自己所学知识来改变大山深处孩子的命运。

怎奈,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甚至找不到教材。于是,雷光金便为每一学生每人手写一套。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国文、地理、历史,还有植物、自然等科目。

【寻仁迹】三合的民国手写教材手写教材

雷光金去世后,儿子雷照玉仍悉心保存着父亲当年亲手书写的部分教材和备课笔记,其中,还有一年级的英语、数学、自然等。

雷光金当老师时,学生多的时候,一个班大约就十几个,少的时候就几个。虽然如此,但他还是兢兢业业做好教师的职责。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艰难时代,小学教师的工资低微,教师生活十分贫苦,时候就几块钱,或是只发几十斤大米,至有时候什么都没有

新中国成立前,经济状况十分糟糕,为了一家人的生计,雷光金无奈退出教师行业,在家务农。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教育,在乡、村都办了学校,并派专业老师进行授课。而雷光金则在家养蚕、务农,操持一家生活。

光金虽没有继续教书,但闲暇之时,还是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为村里做一些文字类工作,有时碰上邻里乡亲的红白喜事,免费为他们书写对联等。雷光金一直保持着学习的好习惯,喜欢读书看报看新闻,至晚年。受这种好习惯的熏陶,雷照玉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后来,雷光金的其中两个孙子也当上了人民教师。

【寻仁迹】三合的民国手写教材雷照玉

 

雷照玉说,印象中,父亲不论是对他人、对学生,还是对女的教育,他都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雷光金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从政经商的也占不少

“父亲教了九年书,也不知道他手写过多少本教材。今天,这些老教材,是雷家的宝贝,也是我们家家风传承的见证。雷照玉说。

雷光金手写教材的故事,只是教育史上的一个缩影,也是仁怀教育事业发展前行的见证。

旧时,科举结果是反映地方的文化教育水平的标志。但历史上,由于诸多原因,即便是其时属于四川管辖的播州(今遵义大部),也是在南宋末期由播州土司杨价奏请朝廷后,方得恩准“岁贡士三人”。之后,便有了“破荒冉家”。

【寻仁迹】三合的民国手写教材▲英语教材
 

清雍正六年前,遵义属四川管辖,考生皆赴川参考。行政区域调整至贵州后,方在黔参考。在冉从周“破荒”后,播州的文化教育也逐步上升。《遵义府志》载,清乾隆四十一年仁怀厅学额为“进六人,廪生十六名,增生十六名,二年一贡”。科举制度之下,仁怀一共产生了270多位科举人物。

而在这时期,仁怀各界对教育的重视度愈发提高,不仅县办县学,乡办乡学,有的家族还利用祠堂等,兴办私塾、族学,收教四乡八里和族内子弟学习。比如现有的茅坝潘家寨“花县祠”,就是当年开办过族学的场所。

【寻仁迹】三合的民国手写教材老教材

 

清宣统二年(1910年),河南的潘姓家族几经辗转后来到仁怀来后,修建了“花县祠”。早期潘家“花县祠”除了作为潘氏春祀秋祭场所,还被用作族学之地,用以教化族内子弟,由文化人向族内子弟传授《三字经》《百家姓》等。

民国时期,尽管战事吃紧,一些官员还是把教育放在心上。如曾任仁怀县县知事覃光銮,于民国六年初,任仁怀县县知事,在任期内,他兴学育才,热心教育,经常去学堂视察。认真考核办学成绩,调阅学生试卷,集合全体师生讲话,勉励教好学好。成绩优良的学生,外出升学,若家中经济有困难,都会给予专款资助。例如罗次启在北京进农大,周丕成在成都进师范学堂,每年由县里资助他们一百元大洋。

【寻仁迹】三合的民国手写教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口耳相传的史前时代,到诸子百家的传业授徒,再到科举取士,现代教育,教育促进了地方的繁荣,汇聚了文明的河流,积聚了智慧的光明,使人类走到今天。

新中国成立至今,仁怀的教育事业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事业始终是每年的人代会上的重要议题。而在家庭中,对下一代教育的关注,更是每位家长的心头大事。在这种关注和氛围下,诸如新田村这样的“大学生村”,层出不穷。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年轻一代,又成为建设仁怀的新力量。

更多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音画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