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的优秀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结晶。
仁怀,是酱香型白酒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酱酒文化底蕴、独特的酿造资源、精湛的酿造技艺、独具匠心的工匠群体,是无可争议的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在仁怀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仁怀市酒文化研究会携手仁怀酱香白酒科研所,集结各方力量,编写了《酱酒知识百问》。
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众多业内专家的鼎力支持,如中国酒都·酱香酒匠、中国首席品酒大师、中国首席勾调大师彭茵,中国酒都·酱香酒匠曹大明,中国酒都·酱香酒匠曾佐益,以及仁怀市文物保护中心张霖等,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内容的专业性与准确性把关,从酿造工艺到品鉴技巧,从历史文化到行业发展,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见解,使酱酒知识内容得以不断完善。
《酱酒知识百问》以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涵盖酱酒的起源与发展、酿造工艺的奥秘、品鉴方法的精髓、储存收藏的要点,以及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等方面。无论是初涉酱酒领域的爱好者,还是深耕酒业的从业者,都能从中汲取知识养分,解答心中疑惑。
我们希望通过《酱酒知识百问》,不仅普及酱酒知识,更传递酱酒背后所蕴含的匠心精神与文化价值,让更多人领略到酱香白酒的独特魅力,共同推动酱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国酒文化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走进酱酒的深邃世界,品读岁月酿造的答案。今天起,“酱香仁怀”微信公众号将开辟专栏,定期推出《酱酒知识百问》。
文化篇(一)
一、仁怀有实物证据的最早酿造时间是什么时候? 仁怀有实物证据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约3000年前。1994年,在仁怀城区旁的云仙寺癞子洞内,出土了一批陶器,有夹砂陶大口尊、圜底瓶、绳纹环底陶杯等。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考证认为,这些文物为商周时期酒器、酒具。 这是赤水河流域已知发现年代最早的酒器、酒具。这些文物的发现,说明商周时期仁怀境内已出现酿酒活动。 二、仁怀境内最早的酿酒场所出现在什么时间? 推测为西汉时期。1991年,考古人员在合马镇梅子坳村境内,抢救性发掘了一座西汉时期墓葬,出土酒瓮、酒坛、铺首衔环壶等。这些酒器大的能装几十斤酒,小的也能装十多斤酒。由此推测,该地西汉时期可能出现了规模性酿酒场所。 综合墓内出土的弩机兵器构件,结合史料和葬俗等推测,墓主人生前可能是具有军人身份,他生前可能利用军人身份从事酿酒。 三、“唐蒙饮枸酱而使夜郎”与酱香型白酒有何关系? 汉武帝时期,江西番阳令唐蒙,奉命出使南越。在这里,他品尝到了枸酱,留下深刻印象。回到长安,他又向商人打听枸酱,得知是由蜀地的商人私贩而来。唐蒙认为,商人能把枸酱、邛竹杖等蜀地货物卖到南越,就说明两者间有道可通。复命时,他向汉武帝报告了这个发现,建议向夜郎借精兵十万,“浮船牂柯,出不意,此制粤一奇也。”“上许之。乃拜蒙以郎中将”。于是,唐蒙率领军士和后勤队伍,开山修路,经今天四川省合江县的巴符关,渡过赤水河,出使夜郎,最终将西南广袤之地纳入大汉版图。 宋代的宋伯仁,在《酒小史》中确认,唐蒙品尝到的枸酱是一种酒;清代《续遵义府志》中也说“枸酱,酒之始也”。枸酱是酱香型白酒的起源,产地是赤水河流域。
中国酱香酒文化网(Jiangnews.cn)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851-2222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