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仁怀酒文化系列丛书《寻迹仁怀(二)》书稿内审会召开,来自仁怀本土文学界的8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书稿编辑出版提出修改意见建议。
《寻迹仁怀(二)》是仁怀市酒文化系列丛书,是《寻迹仁怀》系列书的第二本。该书共收录涉及仁怀城市、场镇、村落、产业、生态、历史人物等方面文章44篇,图片近百幅,书稿总计18万字。
全书秉承前作“说酒不写酒”的独特风格,通过史料考证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梳理了仁怀城镇发展脉络,首次提出“‘场头’办场、产业兴场是清代以来赤水河流域场镇形成的主要形式”“川盐入黔推动黔北场镇兴起”等学术观点,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在编纂结构上,全书分为“城事•生态”“产业•仁商”“场镇•村落”三大板块,以皮纸陶器生产、商贸流通故事、历史人物事迹等为载体,多维度呈现仁怀“产城互动”的历史图景,突出地域文化的厚重性与独特性。
会上,仁怀本土专家学者陈灼、陈果、龙先绪、陈连忠、莫论章、张霖等人,就稿件不足之处、篇目结构调整优化、内文资料补充、条目撰写要求、语言使用规范等提出意见建议。大家建议,编辑部要认真研究和考证文中所提到的仁怀的时间节点、历史文物古迹等,并结合仁怀及周边县志等古籍资料,补充具有仁怀本地特色的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记载,增加文章的厚重性;要摸清寻迹仁怀中“寻”的重要性,掌握“迹”的着重点;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对文中涉及内容再审核、再过细、再把关,确保实事求是,力求将该书打造成一本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佳作。
仁怀市酒文化研究会会长、仁怀酱酒集团董事长李武要求,秘书处要根据各位专家意见建议,进一步理清思路,及时对书稿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细化,反复修改论证,努力将《寻迹仁怀(二)》打造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有益当下、惠及后世的精品力作。
中国酱香酒文化网(Jiangnews.cn)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851-2222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