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中国酱香酒文化网
账号登录 | 注册会员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发布

『仁怀物种』柿景秋深

  发布时间: 2025-11-10 来源: 网络 作者: 小编

秋意渐浓时,风里便添了几分凉。街上水果摊换了模样——夏日清爽的西瓜退场,取而代之的是一筐筐橙红饱满的柿子。我偏爱柿子,不单为那入口的甜润,更爱它藏在谐音里的吉祥意趣,“柿柿如意”“喜柿多多”,念着便觉心头轻快。这念想勾着我想起九月初路过平安寨时,山下农户门前那两棵缀着青果的柿子树,于是趁着如今挂果正好,又专程跑了一趟。

『仁怀物种』柿景秋深(图1)

赵大姐正在摘取君迁子

那户人家住在鲁班山水社区上寨组,天车小学旧址的旁边,门前并排长着两棵柿子树。女主人赵印满笑着迎上来,指着树跟我细说:“左边这棵是君迁子,结的果叫‘柿籽’,看着小,滋味倒浓;右边是咱本地柿树,果子叫‘柿花’,个头更实诚。”她抬手抚过树干粗糙的纹路,语气软了些,“这是我父亲当年亲手种的,年头最久的那棵,都六十岁啦。门前对栽两棵,图的就是‘好事成双’的彩头。”

“柿籽”,是一种古老的野生柿子品种,学名“君迁子”,有的地方称为“黑枣”,在仁怀乡间唤作“柿籽”。现在,苗圃繁育优良柿子苗时,常用它作为砧木嫁接。不过,由于其树液中单宁含量较高,以君迁子嫁接柿子时,要求动作迅速,否则会因切口发黑而影响成活率。

赵大姐今年五十二岁,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我好奇的问赵大姐这小小的“柿籽”能结多少?她笑着说:“别看它小,一棵树能收两百斤呢!以前还拿去卖,现在家里年轻人不在,我就自己摘点吃。你尝尝?”我踮着脚够下一颗,剥开薄皮咬了口,甜意里裹着点涩。她连忙转身进屋,端出一碟烘得暖乎乎的“柿籽”:“得搁火炉上烤透才好,涩味去了,还能存好久,冬天揣两颗在兜里,又甜又暖。”

『仁怀物种』柿景秋深(图2)

君迁子

『仁怀物种』柿景秋深(图3)

君迁子

这让我想起另一种更有名的柿子制品——柿饼。它以干柿、柿花、柿干为名,是中国传统的干果类小吃。好的柿饼上覆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名为“柿霜”,是制作过程中天然沁出的糖分,清甜润口。关于柿饼的来历,流传着不少说法。一说商朝时,皇帝祖乙将弟弟祖丙分封于耿地,后人为纪念他,便用晋南方言中谐音“思丙”的柿饼作为祭品;而在南方客家人口中,五胡十六国时期战乱频仍,百姓为避祸远迁,发明出许多保存食物的方法,风干而成的柿饼既耐存放又饱腹,便成了那段艰辛岁月里的一味“逃难粮”。

我们一边吃着“柿籽”,一边聊起树的往事。她说二十年前,天车小学还没搬走的时候,柿子熟了,学生们总爱在树下玩耍、摘果子吃。“那时多热闹啊!”她声音轻了些,目光扫过空落落的小学方向,“现在就剩我个人在这里长住,冷清喽。”

回去后,我特意查了些关于柿子的记载。原来学孔镇有个地方原名“柿子坝”,因柿树得名,后来书写时误将“柿”写成了“石”,这名字竟就这么传了下来。

『仁怀物种』柿景秋深(图4)

柿子

柿树属柿科,五六月开花,九十月结果。按色泽可分为红柿、青柿、黄柿、朱柿、白柿与乌柿。柿子在我国的出现,可追溯到新生代二百五十万年前的化石;作为果树栽培,也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柿能清热润肺、生津解毒,柿叶亦可入药,治咳血、口疮、热痢。不过柿虽好,却不可多食。它所含的鞣酸遇酸易凝结,与蛋白质结合也易成硬块,因此不宜与山楂、柠檬同吃,否则可能碍胃阻食,反伤其身。

『仁怀物种』柿景秋深(图5)

柿子

其实我对柿子的偏爱,还有份私人的念想。多年前刚去杭州读书,跟父母去西溪湿地游玩,那会儿正是秋日,见园中柿树果实累累,秋光烂漫。父亲回来后写了首七绝,我到现在都记得:“远处群山已泛黄,秋光又把柿花常。灯笼悬挂枝头上,照亮乡村黑瓦房。”

就像此刻我手里攥着的这颗柿籽,小小的,却裹着烤透的甜香,也载着那些关于秋天、关于回忆的暖,沉甸甸的,全是秋的滋味。

作者:郑润黔


分享更多
136

更多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音画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