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复置仁怀县,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划,311年间,贵州仁怀县先后更换了121位知县。其中有两位知县,却是嫡亲的父子,他们便是谈廷桂和谈仁熙。
谈廷桂系江苏省常州府(今常州市)人,同治七年(1868年)任仁怀县知县,据说是一个比较清廉的县官。翌年秋天,他奉命调离仁怀。当他途经市南20余里的怀阳洞时,其身怀六甲的夫人因旅途劳顿而提前在洞中产下一子,谈廷桂便给他取了个谈怀阳的乳名。谈怀阳长大以后,改名谈仁熙。据云,亦含有希望他不要忘记其出生地仁怀之意。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已世袭为云骑尉的谈仁熙,因系官宦世家,原本被分配到离故乡较近的江西省做县令的。但为遂其父亲的宿愿,主动向清廷请求到边鄙之地的仁怀为官。最后终于如愿以偿,于是年继其父之后担任了仁怀知县,成为仁怀历史上唯一的父子县令。谈仁熙在仁怀任职三年(1906年至1908年),颇有政声,确未辜负他父亲的希冀。每逢他的生日,他都要携家带口,前往怀阳洞内自我庆祝,并借以寄托自己对父母的怀念之情。他还镌刻了一口《母难之辰碑》,立于怀阳洞内作纪念。碑文中叙述了他诞生于洞中的故事,惜此碑今己不存。
据说,当时有一文人读过此碑后,曾于洞里的石壁上,题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怀阳洞产怀阳;知县儿当知县。横批:当代奇观。
仁怀县城原有一城隍庙,其正殿大门两则,悬有如下一副对联:为恶不灭,祖有遗德,德尽必灭;为善不昌,祖有余殃,殃尽必昌!谈廷桂上任后,见此联没有横额,便亲书“彰善瘅恶”四个正楷大字,制成黑漆镏余匾额,悬挂于大门的顶端,以代横联。
37年后,其子谈仁熙来仁怀任职,见其父亲所书横匾漆落金损,便将匾额取下重新油漆镀金,并在原来的落款:“仁怀知县江苏常州谈廷桂大清同治七年秋敬献”下,加题“仁怀知县江苏常州谈仁熙大清光绪三十二年冬”等字样,依旧悬挂于原处。当时人称之为“父子匾”,曾传为一时的佳话。直至1958年拆除城隍庙时,此匾才同时被毁。
中国酱香酒文化网(Jiangnews.cn)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851-2222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