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中国酱香酒文化网
账号登录 | 注册会员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酒文化故事

【寻仁迹】洞口“抢盐”事件

  发布时间: 2025-07-03 来源: 网络 作者: 小编

抗战进入第二年,仁岸各地人口激增三分之一以上,原有食盐配额已经不能满足供应,一些从事食盐销售的商贩,采取避难就易,或操纵投机,或坐庄转手,致使市场食盐零售价在重重渔利的情况下迅速高抬,在一些偏僻地区,因为道远运输困难,时常出现有钱无市的状况。

当时,贵州川盐入黔四大口岸的承销盐额,主要是根据各岸运存情形而定,如涪岸,每月配额18载,仅负责供应沿河等12县,因绰有余裕,按每人年食12斤供应,仁、綦、永各岸,载额有差,则按每人每日食盐四钱或五钱不等供应,由于各地人口数欠准确,因而销额较大。同时,除传统的川盐销区之外,东部为川盐和淮盐并销区,南部为川盐与粤盐并销区,西部为滇盐自由销售区,都需要拨川盐接济。


【寻仁迹】洞口“抢盐”事件(图1)


为维持全省民食之需,民国28年(1939年)春,抗战爆发后以办理战时销区盐运、配销、核价三大要务成立的贵州省盐务办事处,一面组织抢运粤盐,以稳定独山、榕江等县粤盐销区民食,一面对贵州全省的食盐配额进行调整,通过与贵州省政府协商,重新统一贵州全省配调标准,按照贵州省民政厅最近保甲整编人口统计为基数,规定各县人民配食,以每人日食市秤四钱计算;军队和团体等用盐,按每人每日食市秤三钱计算;工商业腌制等特种用盐,根据实际需要食盐程度或营业状况核实计算。4月,首先对涪岸沿河等12县配额重新核定,随后对仁、綦、永各岸配额一律调整。同时,按照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发的《贵州区盐店管理规则》和《各县战时食盐监销委员会暂行规程》,开展食盐销售商贩登记,取缔少数人渔利。首先由所有盐商需找殷实铺保,根据过去销盐程度,酌定每月销额,指定岸商站点,趸购运销,再分函地方行政机关介绍商人,登记承销,并根据该机关函报人口,核定月额,而以保甲人口为合法标准。规定营业地区,大者为一县,小者为一区或一联保乡场。每一地区登记商额无限制,并以直接零售为原则,进而限制售价。规定零售价细目为买本、实需运杂费用、途折耗斤及每市担纯利四角。承销手续以简捷便商为主,先由盐务机关立给购盐摺,依照月运月销原则,将每月销额分批分购供销。同时,针对各地不同情况,由县政府向盐务管理部门函叙理由,组设食盐零售总店,其余承销一区、一场或一地,登记商贩在二人以上者,悉按其有无铺面,称为零售店或零售摊。部分地方人士不明真相,交相责难,贵州盐务管理处随时作好解释工作,进行宣传,使得管理方法逐步推进。


【寻仁迹】洞口“抢盐”事件(图2)


古盐道


由于东南地区盐场相继沦陷,川盐除供应传统销区外,还需承担湘鄂地区食盐供应,虽然产量增加,但仍产不济销,黔边月额,每月短绌甚巨,文电催运,终以限产毫无效果。民国28年(1939年)3月30日,仁岸盐务运销局针对“抗战期间,黔省内地民众激增,且因淮、粤盐来源稀少,贵州各地所需要盐斤亦多,更加运输迟滞,遂有运不济销之势,亟应予以调整,以期供给适合。”下令各地核实属地人口,以便保证食盐供应。同时,对离四川较近的鳛水习水原县名、赤水、猿猴、土城、二郎滩等地区,改传统“计岸侵边”只售巴盐为巴盐与花盐兼售,或只售花盐。民国29年(1940年)6月,仁岸的鳛水、赤水、猿猴、土城、二郎滩等地也按仁岸盐务运销局训令,改富火炭巴盐为花盐出售,并提高给商贩的折耗,每百斤折损定额3斤,途中折耗1斤。9月,又全部改售“楚花”。但这些措施未能改变各地食盐供应紧张局面。10月17日,仁岸盐务运销局在发给赤水县政府的公函中称:“因受保边计岸盐价增高影响,一般民众争购囤积,以致每日应配盐额供应不敷销。间有民商民购取困难,将成淡食之苦。敝局为杜放抢购,安定民食起见,兹经按川局现核楚改边花价,暂将长沙一、二两区食盐零售价目重行核定,自本年十月十六日起执行。”

10月23日,三单承运新(打鼓新场,即今金沙县城)益(茅台曾名益商镇)段食盐15担的驮马队,从茅台“仁岸官盐运销商营业处”盐仓领出食盐,收拾捆绑好后,开始向目的地打鼓新场出发。茅台经鲁班至打鼓新场盐道是仁岸盐道的组成部分,从茅台经梅子坳、盐津河、鲁班场、五马、翻三等入岩孔到金沙,全长140华里,一般三天可到。光绪四年(1878年)丁宝桢改革盐政时,对其进行扩修。这段盐道以驮马运输为主,时常保持有脚夫1000余人、驮马530匹,每月运盐四至五次,运量400吨。一般人载50公斤,驮马75公斤。每运盐一包给盐五六斤作运费。脚夫以10~20人为一帮,自由结合成“单”,由单头率领,从盐号领出食盐,承运至终点站交付。


【寻仁迹】洞口“抢盐”事件(图3)


民国三十四年的盐运“脚票”

10月24日,一大批人聚在鲁班场附近一个叫洞口的盐道上洞口距离鲁班场约3公里,因山下有一山洞得名。对面小山包上,有一条仅几户人家的小街,名曰“洞口街”,住着张、袁、李等人家。街上,开有烟馆、榨油房等,是运盐驮马队的必经之地,但不太热闹。 

当运盐驮马队到达时,立即涌上前来,将驮马队团团围住,推开赶马的运盐脚夫,将驮马上的食盐往下卸。“单头”看到人们一上来就卸盐,连忙大声高喊停下来,申明这些奉命赶运的官盐,动了是要犯法的。忙着下盐的人没有理睬“单头”的高声威胁,一面与不准卸盐的脚夫推搡,一面忙着将驮马上的盐卸下来。由于来的人多,二三十个脚夫根本无法阻止,眼看着盐被全部下完,准备搬走。

这时,从远处走来几个人,“单头”一看为首的是鲁班场的联保主任陈蕴周,后面跟着当地一些保甲人员,立即迎上前去,说是“土匪”在抢盐,央求陈蕴周赶快派人去通知区里面派区国民自卫队来抓捕“土匪”。陈蕴周叫“单头”不要慌,说这些人不是“土匪”,都是当地的老百姓,他们不是来抢盐的,是来你们买盐的。“单头”不解:这是运往下一站的盐,我们只能够负责运,没有权利卖,你们这样做是犯法的。买盐应该到场上专门的盐店。陈蕴周连忙说:人们这样做也是出于无赖,场上的盐店已经有好几场没有盐巴卖了。几轮场没有买到盐的老百姓已经闹到联保处,我们又没有管得有盐,只好派人叫盐店老板来问,盐店老板说这个月的配额盐已经售完,他已经跑了茅台好多趟了,找到盐务局要求增加配额,盐务局说是贵阳和省里其他地方已经缺盐,所有的盐都要赶运去救急,没有省里的命令,食盐配额是不能增加的。因此,为了不因盐荒而激起民变,不得已出此下策,同意人们来向你们买盐。至于盐价,按照现在的市价,每斤7.8元算给,保证一分不少,让你们能够到盐务局交账。“单头”与运盐脚夫这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陈蕴周立即叫身后的保甲人员,会同“单头”与运盐脚夫,找人拿来秤,将卸下的食盐一一过秤,当场收齐盐款996.72元。


【寻仁迹】洞口“抢盐”事件(图4)


鲁班街道洞口组


当陈蕴周将收齐的盐款交给“单头”时,“单头”不愿接,提出:既然这次事件与鲁班联保处有关,盐款应由联保处交到盐务局,以证明这个事件与运盐的脚夫无关。因为脚夫所承运之盐没有按时交到下一站,无论怎样都很难逃脱私自盗卖官盐的干系,要求陈蕴周及在场的保甲人员要出一个字据,证明不是脚夫将所运食盐出卖,是这些人因买不到食盐而采取的过激行为,将其全部强行买走。在运盐脚夫的强烈要求下,陈蕴周与保甲人员、“单头”、脚夫一道来到鲁班联保处,亲自起草给盐务局的信函,说明强行买途中运输食盐的无奈,恳请增加配额,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信函由“单头”与脚夫带回茅台,交给茅台盐务运销局。随后,陈蕴周又将盐款,亲自转交给茅台运销分局。

事情发生后,茅台盐务运销局一面将事件经过呈报省盐务办事处,一面函请仁怀县政府对事件进行调查,要求对相关涉事带头人员处理问罪。时任仁怀县县长的湖南人严道生。因此事件于12月离任。同月7日,贵州省政府向全省各县发布训令,要求各地要维护食盐的运道通畅,不得再发生私自截留,配额不足应通过县政府商请调整。同月,贵州省政府下令各地按照保甲对人口进行统计,并强调必须要统计准确,以便调整食盐配额。同时,明确新的配额核准之前,仍“暂照函标准酌情核配”。


更多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音画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