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茅台如何从偏远山区走向全球盛誉
发布时间:
2025-06-27
来源:
网络
作者:
小编
“跨越大陆和时代,荣誉不断重申着茅台的身份——它不仅是一种白酒,更是一种承载着文化自豪感的载体,一种能够引起全球共鸣的独特中国符号。”
2025年6月16日,全球知名媒体美国《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以“中国之魂:茅台如何从偏远山区走向全球盛誉(The Spirit of China: How Moutai Journeyed from Remote Hills to Global Prestige)”为题,深度报道了茅台酒是如何从赤水河畔走到世界舞台,从一种地方工艺发展成为中华宝贵传承的象征。
以下为中文翻译以及英文版面:
从赤水河畔到世界舞台,茅台已从一种地方工艺发展成为中华宝贵传承的象征。在贵州省群山深处,缭绕的雾气从赤水河上升腾,空气中弥漫着高粱酒糟的香气,茅台的诞生地仿佛一片未被时间侵扰的净土。然而,正是从这偏远之地,这种白酒走进了全球鉴赏家的酒窖和宴会厅。历经一个多世纪,茅台已从一种地方特产发展成为中国文化遗产和精湛工艺的鲜活象征。如今,这款白酒在2025年大阪世博会上自豪地向全球观众展示着中国的传统与创新。“我们怀仁爱之心酿造好酒,”茅台集团董事长张德芹说。张德芹于1995年完成发酵工程学业后加入公司,在担任管理职务之前,他曾在茅台的酿酒车间工作多年。 他说道:“以酒为媒、以德为舟,共同构建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人类与世界的美好未来!”茅台走向全球盛誉的道路始于一个多世纪前的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当时,装在深棕色陶罐中的这种中国白酒最初在众多国际展品中并不显眼,但传说一位机智的中国代表故意打碎了一瓶,随着酒液溢出,香气弥漫开来,吸引了评委们的注意,并最终赢得了一枚金牌。这一刻标志着茅台开始登上世界舞台。次年,在1916年圣地亚哥的巴拿马-加利福尼亚博览会上,茅台再次荣获金牌,并与法国干邑和苏格兰威士忌一同被誉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地方产品,而是跻身全球顶级烈酒之列的有力竞争者。这是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标志性主塔,即被人们称作“宝石塔”的PPIE最高建筑。此后的几十年里,茅台一直保持着这一发展轨迹。它在1986年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再次摘得金牌,并在1992年于三项重要赛事中均获殊荣:美国首届国际烈酒大赛、香港国际食品展和东京世界名酒博览会。作为高级赞助商,茅台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亮相进一步凸显了其文化意义。2015年,在巴拿马百年庆典上,时任旧金山市长李孟贤宣布11月12日为“茅台日”。跨越大陆和时代,这些荣誉不断重申着茅台的身份——它不仅是一种白酒,更是一种承载着文化自豪感的载体,一种能够引起全球共鸣的独特中国符号。
即便已经享誉国际,茅台酒的根基也始终与茅台镇以及赤水河那赭红色的河水紧密相连。公司前董事长、酿酒大师季克良将茅台的酿造过程描述为“匠人们遵循自然法则,历经数百年不断精炼的成果。”茅台酒的酿造工艺——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并非某个人凭空创造,而是源于对当地环境的深度适应。在早期,粮食加工技术非常初级。谷物是整粒的,水分含量很低。这意味着每次取酒的出酒率不高,因此需要多次取酒才能获得风味上的复杂性。久而久之,这种工艺造就了茅台酒的标志性特征:不仅有其标志性的酱香,更具有非常复杂、优雅、细腻、醇厚、协调的口感。每一次取酒都带来细微的差异,共同构成了香气的深度。然而,茅台酒的独特之处远不止于其酿造技艺。季克良表示:“离开了茅台镇,你就无法酿造出茅台酒。”该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由海拔、河流湿度、植物群落和稳定的气候共同塑造——创造了一个无法复制的发酵环境。微生物决定了香气和风味的深层结构,这使得在世界上很难找到另一个拥有相同条件的地方。正是这种对环境和酿造方法的忠诚,为茅台酒的酿造工艺赢得了国家级文化遗产的地位,再次印证了传统工艺不可替代的价值。几十年来,茅台的酿酒师们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进行着巧妙的创新以提升品质,从重新设计蒸馏容器到在发酵窖中保护微生物生命。最终,这项技艺既古老又在不断发展,它深深植根于自然,并通过人类的智慧不断精进。“茅台文化——这种‘中国味道’——融合了中国传统文明的智慧与茅台镇特有的风物,我们将这种匠人精神融入到所有产品中,”公司企业文化部的员工姚宗艳补充说,“这种诚信和一致性帮助我们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我们的目标是在适应变化的同时,不断强化我们的核心实践。”茅台最近一项引人注目的举措——“东方传统色彩计划”,正体现了这种在传承与前瞻之间寻求平衡的理念。该项目最初是为了命名并设计其生肖纪念酒的包装而发起,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项意义深远的行动,旨在系统整理并弘扬中国传统色彩美学。“传统色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茅台集团总经理、曾任公司总工程师的酿酒专家王莉表示:“酒文化也流淌千年,都承载着技艺的传承和时间的沉淀,都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工匠精神,二者异曲同工。” 她补充说,此举的目的不仅是保留美,更在于将现代产品设计植根于文化内涵之中,将味觉、色调和传统融为一体,形成一种视觉和感官上的语言。一封“来自1915年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的信”,在日本大阪世博会展出,叙述了这个品牌与世界110年的渊源。很少有故事能比日本前乒乓球世界冠军松崎君代的故事更能有力地展现茅台的人文意义。1961年,在中国进行了一场艰苦的比赛后,周恩来总理赠送给松崎君代一瓶茅台酒,让她带回给她的父亲——这是一份友谊和文化交流的象征。她不知道的是,这是一瓶罕见的纪念版,里面装有新中国成立前酿造的陈年老酒。这瓶酒成为了松崎家珍藏的宝物。松崎君代的父亲是一位酒业专业人士,他邀请朋友们来欣赏这瓶酒,但很少打开它。“我们用棉布和防水纸把它包好,藏在榻榻米下面,”松崎君代回忆说,“即使在地震时,我们也保护着它。”五十年后,2011年,松崎君代带着这瓶酒回到了茅台镇。她将它捐赠给了酿造它的酒厂,称其为“日中两国人民友谊的珍贵象征”。如今,这份个人的情谊在2025年大阪世博会上得到了回响,茅台是此次世博会中国馆的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在场馆的中日友好长廊中,一尊松崎君代手持茅台酒瓶的浮雕赫然可见——这不仅是对两个人之间友谊的致敬,更是对一种跨越文化的精神的颂扬。在大阪世博会,茅台这一传奇白酒,在以“中华竹简”为外观的中国馆里展出。这两者共同展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博之美。融合了中国独特设计风格的茅台酒酒标,已经成为全球烈性酒中的一个“超级符号”。“茅台是一瓶酒,也是一面镜子,”负责茅台在希腊进口和分销业务的 Kagklis & Co. 总经理 Georgios Kagklis 说,“它不是为了让人醉,而是为了让人想。让我们在这‘想’的时刻,找到那个共同的名字:人类的尊严与美感。”“展望未来,我们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张董事长总结道,“围绕东西方文化交融,我们的重心正在从单纯销售烈酒转向提供一种丰富的文化体验。”
中国酱香酒文化网(Jiangnews.cn)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851-2222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