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山水相依,大自然慷慨地馈赠了无数奇珍异宝,八月瓜便是其中之一。每至八月,山林间、沟壑旁,那一串串饱满的八月瓜,宛如大自然精心悬挂的紫色灯笼,点缀着仁怀的山川,散发着独属于这片土地的芬芳。
八月瓜,学名三叶木通,又名中华肾果、牛腰子果。八月瓜果实呈椭圆形或肾型,未成熟时,表皮是青绿色,泛着淡淡的光泽。等到农历八月,便逐渐变成诱人的红紫色,表皮上分布着一些细微的纹理。成熟的八月瓜,会沿着腹缝线自然奓(zhà)开,露出里面莹白如玉的果肉,恰似娇羞的少女轻启朱唇,露出洁白的贝齿,俏皮又可爱。
八月瓜
八月瓜不仅外形独特,口感和味道更是一绝。轻轻咬上一口果肉,香甜的汁水瞬间在口腔中迸发,滑嫩的果肉入口即化,那股清甜中带着一丝淡淡的果香,既有香蕉的软糯醇厚,又有芒果的浓郁香甜,还带着一丝芭乐的清新,层次丰富,令人回味无穷,吃了就难以忘怀,所以,八月瓜还有一个亲切的名字——土香蕉。
仲春,桃李花接近尾声时,抽出嫩梢的八月瓜开花了。一串串深紫色的花朵,悬挂于藤蔓上,如风铃般风中摇曳。这时候,孩子们开始眼巴巴地等着秋天到来,甚至不厌其烦地隔几天就去山里,看看自己知道的那棵八月瓜藤蔓上的果实是否还在。
在仁怀,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八月瓜,九月奓,十月摘来诓娃娃。”这句俗语生动地描绘了八月瓜的成熟规律,也承载着仁怀人民对八月瓜的喜爱和生活的质朴情感。在过去,每到八月瓜成熟的季节,孩子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奔向山林,穿梭在藤蔓之间,寻找那些奓开的八月瓜。小小的身影在山林中忙碌,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对仁怀人来说,八月瓜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份深深的乡愁。它承载着山区孩子童年的记忆,是自然馈赠的甜蜜礼物。
到现在,八月瓜还是能勾起曾经那批摘八月瓜的人们的记忆。一到成熟季节,无论是亲自钻入山林采摘,还是于市集上购买品尝,一定是每年必做的事情。那熟悉的味道依旧,仿佛时光机般带回童年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在乡下,奶奶总爱指着山坡上那些缠绕在松树间的藤蔓说:“瞧见没?八月一到,那些藤上就挂满会咧嘴笑的果子喽!”那会儿我还不信,果子怎么会笑呢?
白露节气过后,仁怀尚热,但早晚温差很大,山上的野果渐次成熟。某个闷热的午后,和奶奶上山寻猕猴桃,被藤蔓上挂着裂开了的粉紫色果子吸引——哎哟喂,原来真有野果会自己奓开!白生生的果肉露在外面,活像一张笑歪的嘴。这下可把我乐坏了,踮着脚摘下一颗,果肉滑进嘴里那股香甜劲儿,至今想起来还直流口水。
这种被山里人叫做“八月奓”的野果,可不是随便哪都能遇上的宝贝,它专门爱往松树、枞树上爬,有时躲在灌木丛里跟你捉迷藏。但采摘野生八月瓜,并非易事。它们大多生长在峭壁上,细小的藤蔓攀附着大树或刺蓬生长。诱人的果实,也往往吊在大树上或是刺蓬中,要想摘到八月瓜,还须有一身爬树、钻刺蓬的本领。小时候,美味的八月瓜,对男孩子们有着巨大诱惑。为了摘八月瓜,摔下树、被刺伤皮肤,往往身上伤痕却依然乐此不疲。
山里老农都念叨:“八月瓜,八月奓,九月不到就剩渣。”要是晚去几步,只能瞅见被山雀啄得光溜溜的果皮。那些机灵的小家伙鼻子可灵了,专挑奓开口的下嘴。摘八月瓜得讲究时机:早了,果皮与果肉尚未分离,口感不佳;晚了,果皮裂开,鸟雀抢先下了嘴;最好的时间,是在它的果皮刚变为粉紫色,尚未裂口之时。
八月瓜营养价值很高,它富含糖、维生素C和12种氨基酸,以及人体不能合成的缬基酸、蛋氨酸等。除了果肉能解馋,籽籽还能榨油,就连藤蔓和果皮都是好东西。村里老人常把晒干的藤蔓编成小篮子,结实又轻便。
八月瓜花
八月瓜还被誉为“中华圣果”,因为它是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在传统中医里,它的干燥果实被称为“预知子”,藤茎被称为“木通”,都是常用的药材。《本草拾遗》记载:“利大小便,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止渴,下气。”八月瓜性寒、味苦,归肝、胆、胃、膀胱经,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利尿、散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胁肋疼痛、脘腹胀痛,还能改善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
仁怀的八月瓜,以其独特的外形、诱人的口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显著的价值,成为这片土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大自然对仁怀人民的馈赠,更是仁怀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有些精明的农户看准商机,还包下山头专门种八月瓜,成为村民们致富道路的又一种产业。有的地方,因为种植规模较大,除了销售鲜果、加工成药材,还开发出了八月瓜饮料、八月瓜酒等产品。
9月,正是八月瓜成熟的季节。山风掠过树梢的时候,总会几个粉嘟嘟的小果吊在空中,仿佛在提醒人们:又到品尝美味的时节啦!或许某天你路过一片树林时,也该抬头找找看——说不定就有个“咧嘴笑”的八月瓜正等着给你惊喜呢。
中国酱香酒文化网(Jiangnews.cn)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851-2222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