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中国酱香酒文化网
账号登录 | 注册会员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发布

赤水河谷的“多城记”:一条美酒河的全球雄心与协同智慧

  发布时间: 2025-11-20 来源: 网络 作者: 小编

初冬的赤水河谷,酒香氤氲,一场关乎产业未来的探索正在悄然展开。

赤水河谷的“多城记”:一条美酒河的全球雄心与协同智慧(图1)


11月18日,中国消费名品全国行(贵州站)暨“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区域品牌推广活动在茅台国际大酒店拉开大幕。当日下午,活动聚焦赤水河谷产区发展,连续举办三场高质量对话。首场对话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典产业高地”为主题,遵义、毕节、仁怀三地的主政者同台共话一瓶酱酒的未来。这场对话已超越普通的产业讨论,升华为一场关于中国区域经济现代化治理的生动实践。

01

一盘棋思维:打破行政壁垒的“流域经济学”

面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四大战略叠加命题,三位地方主政者的回答展现出超越行政区划的协同智慧。

赤水河谷的“多城记”:一条美酒河的全球雄心与协同智慧(图2)

黄伟

遵义市市长黄伟提出“格局共生”理念。他指出,遵义通过“四区多点”的产业布局加强产区空间管控,并希望赤水河流域各地共同推动产区发展一体规划、一体落实,打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示范样本,推动赤水河谷从“厂区概念”向“产区概念”转变,强化产区品牌保护,构建价值共享体系,实现产区品牌价值的整体跃升。

毕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仕飞强调,毕节作为赤水河上游的生态屏障,事关中下游“美酒河”的生态安全。通过严格保护与科学开发,毕节强化了金沙县的产区功能,实现了“一江清水送下游”,达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赤水河谷的“多城记”:一条美酒河的全球雄心与协同智慧(图3)

周仕飞

仁怀市市长陈清松表示,仁怀作为酱酒核心产区,对外强化与习水、赤水、桐梓、金沙等县市在原料供应、酒旅融合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联动合作,对内实施分区管控,推动差异化发展,筑牢产区发展的空间格局。

赤水河谷的“多城记”:一条美酒河的全球雄心与协同智慧(图4)

陈清松

这场对话直面区域协同的核心命题——如何凝聚不同行政主体的发展合力。“从厂区向产区转变”这一表达标志着赤水河谷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型。遵义的“四区多点”、毕节的“上游担当”、仁怀的三大产区细分,共同勾勒出一幅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产区图景。这种基于流域整体性的经济思维,正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微观层面的创新落地。

02

守正创新的辩证法:传统工艺与数字科技并行不悖

面对“传承还是创新”的命题,仁怀市市长陈清松给出了笃定的回答:“绝非二选一的简单取舍”。这折射出经典产业转型的深层逻辑——传统与现代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黄伟也指出,产品创新不等于放弃质量底线。“12987”工艺凝聚了千百年来酱酒酿造的智慧,是品质的根本保障。在坚守传统的同时,政府引导企业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如上甑机器人、数字化酒库管理等,以科技赋能提升效率与品质。

陈清松进一步强调,仁怀坚持“守正创新”双轮驱动:每年种植36万亩以上糯高粱,保障原料质量;恪守传统工艺,推行核心产区标准体系;传承工匠精神,完善“师带徒”机制。同时,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推动关键环节智能化调控,并运用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实现“一瓶一码”溯源认证,为每瓶酱酒赋予数字身份证。

当“师带徒”的匠心传承与“一瓶一码”的区块链溯源并行,当古老酿造智慧与智能机器人共存,仁怀产区正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现代化路径。这种“双轮驱动”,既守住了品质生命线,也打开了发展新空间。

03

生态价值的资产化:从“环保成本”到“竞争资本”

对于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毕节市的答案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展现出生态价值转化的创新实践。周仕飞介绍,毕节作为上游城市,正探索林业碳票等机制创新,推动生态产品转化为可测量、可交易的资产。通过对干流和重要支流水质实时监测、科学放流,保障赤水河水体清甜甘洌。

赤水河谷的“多城记”:一条美酒河的全球雄心与协同智慧(图5)


此外,毕节大力推进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项目,维护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丰富含量,推广红缨子高粱种植,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生态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设置水质监测点、实施水土保持工程,这些传统环保举措在酱酒产业语境下被赋予新意义。特别是“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意味着赤水河谷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资产,使环保投入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下生动注脚。

04

出海新策略:从“卖产品”到“传递生活哲学”

“中国酱香要向世界传递的不仅是一瓶美酒,更是一套蕴含东方智慧的价值体系与生活哲学。我们从时间、生态、文化三个维度向全球消费者讲述中国酱香的故事。”陈清松在回答如何让国际消费者理解“中国酱香”时如是说。

黄伟则指出:“推动‘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走向世界,产业标准是根,文化叙事是魂。我们将以文化输出与产品出口为载体,在全球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产区形象。”

在全球化议题上,几位主政者的思考显示出战略升级。无论是“文化输出与产品出口双轮驱动”,还是“时间哲学与生态智慧”,都指向同一方向:中国白酒出海需实现从商品贸易到文化传播的跨越。

赤水河谷的“多城记”:一条美酒河的全球雄心与协同智慧(图6)


在香港设立名酒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品评体系接轨等举措,背后无一不是对“东方生活哲学”的全球传播实践。赤水河谷要输出的不再只是一瓶美酒,更是一种天人合一的酿造哲学与生活美学。

这场对话最动人之处,在于三位主政者展现出的“共同体意识”。在辖区利益与流域整体发展之间,他们选择协同;在短期政绩与长远产业健康之间,他们选择可持续。

当赤水河谷的治理者谈论“数字与河流”的融合,将酱酒产业置于生态文明与文化自信的大框架下考量,市场所接收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个产区的升级信号,更是新发展理念在区域治理中的生动实践。这条流淌着红色记忆的河流,正以“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的挺拔姿态,书写中国区域经济现代化治理的新篇章——在这里,一瓶酱酒酿造的不只是醉人香气,更是关于协同发展、绿色转型与文化出海的深刻智慧。


分享更多
12

更多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音画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