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中国酱香酒文化网
账号登录 | 注册会员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发布

【寻仁迹】夜宿茅村赋佳篇

  发布时间: 2025-10-31 来源: 网络 作者: 小编

这里说的是郑珍外孙赵怡的事。

郑珍女儿郑淑昭嫁与赵廷璜,生有三子。长子赵怡,字幼渔,别号汉鄨生,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举,二十年(1894年)中进士,三十一年(1905年)在成都创办客籍学堂,培育旅蜀云贵子弟。三十三年(1907年)任四川新津知县,继任石泉知县、安岳经征(经济犯罪侦查)。次子赵忻,后改名懿,字渊叔,又字侮予,别号延江生,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光绪十六年(1890年)、二十一年(1895年)两次出任四川名山知县。三子赵恒,字次咸,又字叔党,号乙庐,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举,二十五年(1899年)任川东盐大使。他们因受外家影响,三兄弟都会作诗,赵怡有《汉鄨生诗集》十卷,赵忻有《延江生诗集》十二卷,赵恒有《乙庐诗集》若干卷。

【寻仁迹】夜宿茅村赋佳篇(图1)


他们的父亲也不是寻常之人,少年时从郑珍学,初习毛及郑笺,久之,并通诸经大义,兼及金石、汉篆、分隶、汉魏六朝北碑书法,工诗文辞,著有诗集《慕青草堂集》。与同里盐商华联辉交好,时人为之语曰:“前有管鲍,后有华赵。”咸同年间,他因参与遵义蹇訚平定地方之乱立军功以知县补用,加同知衔,光绪二年(1876年)任四川大宁县知县。三年(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委遵义挂吏在家的唐炯创办黔边盐务官运,唐炯调廷璜开办富厂分局,居三年而代理富顺,继署铜梁知县。光绪六年(1880年)任冕宁知县,唐炯任盐道,留治盐案文书,旋调补新宁知县,总办盐务。光绪八年(1882年)八月,湖南桂阳人夏时任四川总办滇黔边记盐务,调廷璜管永岸分局,逾二年复调管綦岸分局。

郑珍一生两次路过茅台。一次是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往仁怀厅访同知平翰。另一次是同治九年(1859年),到四川南溪县访知县唐炯。茅台当时叫茅台村,是入川的水码头,到那里赶船都要在茅台村住宿一晚,次日清晨才能上船。郑珍第一次到茅台村是初秋时节,正遇上赤水河涨洪水,多呆了一晚上,他写有《茅台村》诗:“远游临郡裔,古聚缀坡陀。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迎秋巴雨暗,对岸蜀山多。上水无舟到,羁愁两日过。”羁旅心情,跃然纸上。但其“酒冠黔人国”一句,却成了茅台酒的最早广告词。郑珍第二次过茅台是初冬季节,虽是山寒水瘦,但他的心情是十分畅快的,写有《放船百二十里至青龙滩,复山行十五里宿斤竹冈》诗:“霜晓起柁茅台村,轻舟快如骏马奔。卧看红树尽鳛部,歌上苍厓已僰门。垂老远游聊写意,向来豪气总无痕。荒冈苦忆芝槃老,饶尔红炉正弄孙。”但他哪里会想到,刚到南溪不久,家乡就被号军占领,并打死知县江炳琳。他只好匆匆沿原路返回:“药溪(赤水河支流丙滩上药溪口)访陈生,甫知里寇凶。”“及宿长干山(今仁怀长岗),百里息不遑。”这次就没有心情在茅台村住宿了。

【寻仁迹】夜宿茅村赋佳篇(图2)


殊不知,二十多年过后,郑珍的大外孙赵怡也从遵义西行,到了茅台村,并写了《宿茅台村酒家夜饮怀渊叔》五言古风诗:

暝色带古聚,解鞍当酒垆。

点灯倾一尊,香甘冠黔区。

鹅黄凤凰鷇,玻璃天马驹。

圣处各神韵,品藻宁容迂。

平生遇名酒,对酌寻阿奴。

今宵琉璃钟,索郎何处呼。

想见养志人,侍膳黄昏初。

杯湛羊肾醲,盘芼鸡枞腴。

计程说游子,不知酣饱俱。

展转寐不成,萦魂阿永隅。

这次路过茅台村是他到永岸盐运分局看望其父亲。二弟渊叔,侍父官舍。他与二弟从小一起读书,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兄弟情深,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今夜孤身一人住在茅台村酒家,灯窗无语,自然十分想念二弟了。这首诗的大意是:

天黑下来的时候,我到了茅台村,投宿在一家酒店里,点起油灯,饮着名头不小又香甜又甘美的茅台酒。这种酒,色泽鹅黄,酒体透明,颇具神韵,没有见过此酒的人,可不要乱评说啊!过去搞到美酒,我都要呼二弟一起共饮,但今天晚上端起酒钟,只有自斟自饮了。但我可想像得到千里之外的二弟,这时也在陪同父亲晚餐,杯里装满羊肾泡浓的酒,盘里盛着丰腴的鸡枞美菌,虽然没有饮茅台酒,但生活也还是不差的。他们边吃边计算着我的行程,关心我何时可到,并担心我在路途中,晚上是否睡好,白天是否吃好。想到这些我就难以入眠了,整个心思都萦系在永岸盐局(此地是古代阿永蛮辖地)的父亲与二弟了。

郑珍以诗闻名天下,他的女婿、外孙继承衣钵,都是诗人。郑珍写茅台村是“古聚缀坡陀”,赵怡是“暝色带古聚”;郑珍写茅台酒是“酒冠黔人国”,赵怡是“香甘冠黔区”。祖孙俩所写内容相同,但遣词造句,外孙另有独到之处了。因此,不敢说他青出于蓝,但说他是个能写好诗的高手是完全可以的。


分享更多
653

更多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音画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