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国酒业协会在第四届中国酒业活态文化・国际化大会暨《中国酒业“十五五”新文化发展纲要》发布仪式现场,正式发布《中国酒业“十五五”新文化建设“139”计划》。
该计划聚焦文化传承与创新,旨在推动中国酒业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包括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国酒业新文化,重视企业创新、协会推动和社会赋能;通过“构建中国酒学”、“双遗产申遗”和“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等举措,加强文化IP打造;以及建立产业文化、组织、标准、人才培养等9大体系、35项任务,提升行业文化的整体竞争力。
此外,计划还强调推动中国酒文化的全球化,结合现代技术与创新,提升酒文化的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创新
到企业中去,从企业中来。企业,永远是中国酒业新文化建设的中心。
(二)协会推动
企业文化是产业文化的前提,产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凝练;企业文化是产业文化的支撑,产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汇通;企业文化是产业文化的个性表达;产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业文化体现产业的整体发展力。
(三)社会赋能
最大限度地团结国内、国际一切热爱中国酒文化的社会各界力量,为酒业赋能,向社会传播,不断强化中国酒业的文化正能量。
(四)美美与共
君子之酿,和而不同;生生不息,美美与共。

(一)构建中国酒学
01. 《中国酒学·资料汇编》,汇编至100卷(全产业、全社会征集著作,科学评估,尊重知识产权,择要纳入)
02 .《中国酒学·中华酒典再造善本》,完成
03. 《中国酒学·典籍中的酒》,完成5卷
04 .《中国酒学·学科目录》,定稿并发表
05. “中国酒学·学术访谈”,完成30期
06 .“中国酒学·学术研讨会”,不定期召开
(二)双遗产申遗和活态文化遗产认定、保护、利用
07 .不遗余力推动中国酒业双遗产申遗
08 .完成“中国酒业活态文化遗产”第一批、第二批认定
09 .加强“中国酒业活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
10 .推动“中国酒业活态文化遗产”活化、开发、利用
(三)加强中国酒业新文化IP打造
11. 在“十四五”基础上,继续扩大并固化新文化IP
12 .“中国酒业新文化IP交流讲坛”,不定期召开
13 .完成“中国酒业新文化IP”第二批认定
(一)产业与企业文化体系
14. 编印《中国酒业产业与企业文化》
15. 召开“中国酒业产业与企业文化大会”
16 .为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赋能
(二)组织体系
17 .成立“中国酒业考古研究中心”“中国酒业文化体验研究中心”“中国酒业文创科创中心”等智力支持机构,为“十五五”体系建设赋能
18 .继续推动酒企文化组织建设
(三)标准体系
19 .发布《中国酒业口述史团体标准》
20 .发布《中国酒业博物馆团体标准》
21 .发布《中国酒业企业文化团体标准》
(四)人才培养体系
22. 成立“中国酒业新文化学院”,开展高级文化人才培养
23. 继续拓展“中国酒业新文化学院(企业分院试点)”
24 .构建中国酒业文化师职业资格体系,并展开认定
25 .与产业相关培训机构联合开展文化培训
(五)酒文化研究体系
26 .合作编撰《中国酒业史前考古》
27 .合作编撰《中国酒业酿酒遗址》(若干分册)。
28. 编印《中国酒业口述史》系列丛书,纳入《中国酒学·资料汇编》
(六)文化体验营销体系
29 .依托“中国酒业文化体验研究中心”,推出《中国酒业文化体验蓝皮书》
(七)文创科创系统创新体系
30. 继续研究推出《企业品质发展报告》
(八)博物馆体系
31 .推广、落地《中国酒业博物馆团体标准》
32 .指导完成部分企业博物馆建设。
(九)诗酒文化创新体系
33. 充分借鉴社会各界活化中国诗词的新方法、新形式、新表达,与文化名人、学者合作,创新诗酒文化表达
34. 不断鼓励诗酒文化新创作,结集成书
35. 开展认定“中国酒业新文化音乐经典”,鼓励倡导诗酒文化音乐创作、歌舞剧创作
中国酱香酒文化网(Jiangnews.cn)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851-22222997